
李静仪
本报讯 (记者 桂英)澳门路窄车多,庞大的交通流量不但对公共道路系统构成压力,亦提高交通事故的风险,尽管大众都知道“马路如虎口”,然而,在日常生活中,往往不少道路使用者未有时刻注意交通安全或未有遵守交通规则,因而引致意外。
保安司司长办公室网站“安全与您”栏目最新发布题为《守护生命,从遵守交通规则开始》的文章指,治安警去年录得超过1.3万宗交通事故,共有 4千多人受伤,其中8人不幸身亡,导致交通事故的客观原因包括未有与前车保持适当车距及转向失误等;同时,警方于去年共检控超速违例超过1万4千宗,冲红灯违例约5千宗。此外,警方于去年全年共录得有5,273宗行人违规个案,当中没有使用行人过路设施横过马路为4,184宗,而阻碍其他道路使用者通行的个案为587宗。至于去年涉及行人的交通事故则有478宗,4宗为致命事故。
文章提到,现时不少旅客深入澳门传统小区旅游,部分旅客于区内“网红打卡热点”车行道拍照,此等违规行为对其他道路使用者的安全构成不良影响。未来,澳门与世界各地的联系将更加频繁,市民与旅客对安全出行的需求将进一步增加,交通安全问题越加不容忽视。
文章指出,交通安全,人人有责,无论是驾驶者还是行人,每个人均有义务遵守交通规则,不应作出违法违规、影响他人安全或造成他人不便的行为,这不仅涉及法律责任,更是对自身和他人生命财产的尊重。为此,警方会持续关注本澳路面交通情况,适时调整打击交通违规行为的部署,在人流车流密集和交通事故多发地段加派警员巡逻和指挥交通,不定时不定点进行查车行动,同时配合科技辅助执法,倘发现涉及交通违法违规情况,会依法作出检控,为市民及旅客打造安全、便捷和宜行的交通环境。
道路交通法修订案择日表决
议员:深入讨论利达社会共识
为加强打击影响交通安全的违法行为及完善道路交通规范,政府早前出台《道路交通法》修订案,除建议引入“扣分制”备受关注,也涉及规范行人过马路,包括建议增加处罚行人过马路使用手机,以及完善行人过路的条文。本月初,政府代表向立法会引介《道路交通法》法案,但立法会大会未有就法案进行一般性讨论及表决。立法会第一常设委员会主席、议员李静仪近日受访表示,有关法案条文较多且繁复,对社会影响大,因此采先引介、后表决、再讨论的方式,相信会有更细致和深入的讨论,加强信息公开,让社会充分讨论,以便法案生效后,对于执法者执法及居民守法更有帮助。
李静仪认为,需要有不同形式和平台加强政策沟通,议员亦就不同社会议题在议会提出口头质询、议程前发言等。以《公共采购法》、《公共资本企业法律制度》为例,部分法案需修改或讨论条文不多,但社会影响大,故立法会与政府反复讨论,以期望清晰理解政府对政策的考虑及解释法律原意;同时,政府亦会接纳立法会意见,对相关法案作出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