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治理筑牢执法防线

打击“水客”活动成效显著

澳门政法报 2025年08月18日

  海关加强反走私工作,检查进出港的船只

  “水客”活动长期以来是澳门社会关注的问题。因内地与澳门在商品税制、供应量及价格上存在差异,衍生出“水客”活动群体,其利用通关便利携带物品至内地赚取报酬,规避税收的同时,严重破坏两地经济秩序,扰乱合法企业的正常贸易。

  面对“水客”问题,澳门海关始终保持高压打击态势。随着执法力度加强,“水客”活动模式不断调整,从关闸地铺的现金交易、现场取货,转向工厦隐蔽经营、车辆移动仓库等模式;借助社交平台组织分工,形成科技化、组织化运营体系,甚至利用长者、学生等弱势群体掩护;运用“蚂蚁搬家”式少量多次运输,或依托“澳车北上” 及“单牌车”等政策,通过跨境车辆走私,手段更趋多样化。

  针对这些新特征,澳门海关创新治理策略,通过全链条打击、跨区域协作、科技赋能等手段,取得显著成效。

  立体执法体系构建:

  精准打击全链条

  澳门海关实施覆盖全流程的打击策略,形成多层次防控网络。包括源头堵截,依托风险评估系统强化进口货物抽查,严惩未合法申报、规避检疫的行为,从供应端切断“水客”货源。

  打击市内水货集散点方面,联合治安警察局、劳工事务局、市政署、卫生局、药物监督管理局等多部门开展跨领域执法,重点打击工厦内隐蔽水货点,瓦解其仓储与物流体系。工厦单位虽设有监控和把风人员,但通过联合突击检查,有效捣毁多处窝点。

  口岸截查方面,持续在各口岸加强行动部署,对怀疑从事“水客”活动人士和跨境车辆的检查,并按情报分析其最新的态势,调配人员在口岸开展针对性行动。

  区域协作与科技赋能:

  提升执法效能

  透过联络机制与邻近地区的执法部门进行情报互通,交换涉及“水客”活动的信息,以便各地更有效地掌握线索,从而捣破“水客”团伙。同时针对“水客”活动的高风险目标进行风险分析分析,落实联合行动部署,共同遏止珠澳口岸“水客”活动。2025年1月至6月,澳门海关向内地海关通报4,985宗可疑案件,为联合执法提供关键依据。

  为更有效应对口岸“水客”活动案件,海关在口岸配备非侵入式扫描设备,快速识别人身绑藏、隐蔽夹带等行为;通过大数据分析和自动化风险管理系统,对出入境人员、货物进行风险等级划分,精准锁定高风险目标。另外,海关透过与治安警察局的协作机制,2025年上半年,治安警察局依据风险筛查,向海关移交2,779名高风险人员,大幅提升截查效率。

  打击成效显著:

  违法活动持续收敛

  2024年1月至2025年6月,澳门海关在打击行动中成果颇丰,源头查获13宗案件,涉案货值253万澳门元;市内查获的违法案件共392宗,检控436人,案值约3,701万澳门元;关闸海关站、青茂口岸澳门海关站、港珠澳大桥澳门海关站及横琴口岸澳门口岸区海关站累计查获6,526宗违法案件,涉及6,533人。

  2025年上半年与2024年同期相比,4个陆路口岸的违法案件减少511宗,降幅达21.19%。其中,步行携带案件减少476宗(下降20.46%),跨境车辆案件减少35宗(下降41.18%),“水客”活动的主要渠道均受到有效遏制,充分证明打击行动的针对性与有效性。

  长效治理:

  小区警务与普法教育

  海关积极推动小区警务工作,与社会团体持续深化关务联络机制,了解小区存在的“水客”活动问题,加强收集小区情报,警民合力,共同维护澳门经济秩序和治安环境。

  通过官方网站、社交媒体、小区讲座等渠道,宣传《对外贸易法》相关规定。2020年至2025年7月,累计举办49场讲座,覆盖业界、学校、酒店等各行业共12,176人,提升公众法律意识。

  青少年是社会未来的栋梁,为防止青少年被不法分子欺骗及利诱从事“水客”活动,海关与教育及青年发展局建立联络机制,当海关截获青少年从事水客活动的案件时,会实时透过机制通报教青局共同跟进处理。双方并持续进行小区及校内宣传教育活动,循多渠道强化青年学生遵纪守法意识,进一步保障青少年的安全和权益。

  澳门海关为维护社会经济安全与稳定,全面落实“科技强警”方针,运用风险管理系统和大数据分析提升执法精准度,深化与周边地区的执法合作,透过情报共享和协同打击,对“水客”活动作针对性的部署。未来,澳门海关会密切关注“水客”活动态势,及时调整执法策略,实施全方位的管控,遏止“水客”活动蔓延。(海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