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轻轨电缆不合规格竟照收货,遭审计揭原运建办把关疏漏。
本报讯(记者 海轩)审计署事隔五年再发表有关轻轨的报告,针对轻轨凼仔线电缆事故问题,揭发已撤销的运输基建办公室在选取电缆技术标准及供货质量管理把关存明显疏漏,对供货商三菱重工的供货差于本已较差的合约标准与调包测试视若无睹,不合格的电缆照收货并投用。
审计署2023年12月28日公布《轻轨凼仔线电缆故障》衡工量值式审计报告。因应造价达一百一十亿元的凼仔线投运不足两年内故障十八次,最终停运五个月全面换缆事件,实值当局认真正视、检讨不足、理清责任、严肃跟进,故署方针对当年由运建办负责的电缆工程管理把关作审计审查。
审计详细公开当时有关方面聘第三方调查电缆故障直接成因,为电缆的铜带屏蔽层存在褶皱,属生产工艺问题,其铜带使用一段时间后出现断裂最终导致电缆击穿失效。另一成因是铜带屏蔽层技术规格要求过低,无法有效应对或减少因褶皱而引起的击穿问题。
针对技术标准及规格的把关,审计发现,运建办在招标前选取技术标准上未见有任何理据,其选取的欧洲标准「IEC」时也未比较包括国家标准在内各主流标准,工作不仔细,没为该本澳首个大型交通轨道基建项目作最恰当选择。
就出事的铜带屏蔽层,IEC标准没设具体数值,而是提出需自行按当地国家标准去定,唯运建办对此具体技术规格未见有充分考虑,直接接纳供货商建议规格去定。相反国标就此有具体规定且高于合同要求。另第三方报告发现,合同订定的电缆要求,有一项实际是低于IEC标准。这反映该办把关存疏漏。
供货商无偿全线换电缆原来有猫腻,因当局在供货质量把关同样出明显疏漏问题。当年供货商提交的电缆试验报告,其铜带屏蔽层所用的是重迭绕包方式,而非合同选定的间隙绕包方式(后者方式实较前者差)。当时该办及顾问公司有发现该不相符问题,唯经反映对方再交新报告续用非所选的间隙式,当局最终再无跟进,即无有关试验报告下让电缆投用。
审计又引述第三方分析测试已发现,供货商当年实际采购予轻轨用的电缆,有两方面(护套层老化后机械性能断裂伸长率及护套层高温压力试验)不合格,不符IEC标准。
审计评论说,公共工程建设除会外判外,有时还会聘第三方机构或相关专家协助,在设计、监理及工程项目管理等方面提供专业服务,但部门本身仍有责任设定合理的监督管控措施,以确保所外判服务妥当完善。是次结果表明相关部门在整体工程项目管理包括外聘第三方管控等多个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必须强调外判或聘第三方协助并不代表部门的责任止于此,作为维护特区政府公共建设业主方利益的专责部门需采适当措施纠正和规范。
未有开口要究责的署方建议部门须建立有效机制以确保每一管理环节作适当决策,以符合安全、澳实况及经济效益,而当需聘请专业机构协助时,部门也需从各方面妥善掌控、合理妥当,让管理不存在盲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