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桂英)国家发改委近日发布粤港澳大湾区三年行动计划。有澳区全国人大代表认为,《计划》优化营商环境,便利大湾区居民的流动,有利澳门居民融入大湾区发展及生活。
国家发改委公布《大湾区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提出在粤澳更多口岸实施“一地两检”、“合作查验、一次放行”等通关新模式,结合实际需要推动更多口岸实施“二十四小时通关”等。澳区全国人大代表吴小丽认为倡议很好,有助大湾区人员往来、就业生活,以及便利居民和旅客通关。她称,居民普遍反映青茂口岸“合作查验、一次放行”的新通关模式便利,适合现时愈来愈多居民跨境生活。
另一名澳区全国人大代表何敬麟认同倡议便利出行,有助促进大湾区城市一体化水平。但他提到,若更多粤澳口岸实施“二十四小时通关”或成为旅客选择到内地过夜的诱因。
计划亦提出推动跨境便利执业和行业标准共通,例如粤菜、家政等方面。
澳区全国人大代表何雪卿认为,有利营商环境及便利港澳居民到大湾区执业,深化大湾区各城市间合作、人流和物流互联互通。
休闲旅游服务创新协会会长黄辉称,开放口岸通关时间愈长愈便利,对业界是利好消息。他期望未来海上交通亦能实施“合作查验、一次放行”。